影響長期記憶形成 台灣發表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3日電)國內研究團隊以大量且有系統方式篩選果蠅腦內,哪些神經元的蛋白質合成參與長期記憶的形成,發現僅需要抑制腦內兩顆神經元蛋白質新生成,就可以成功阻斷長期記憶形成。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舉行「腦科學重大突破—台灣研究團隊發現儲存長期記憶的腦細胞」記者會,並宣布此項研究成果,已在10日以長篇完整論文的方式發表在Science(科學雜誌)期刊上。

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安世表示,由於果蠅許多生存基本的行為(例如:學習、記憶、專注力、睡眠與探索環境等)都與人類非常相似;同時這些行為也透過許多與人類相似的基因調控著。

他說,果蠅腦內的神經網絡比人腦簡單,讓科學家們能在果蠅身上建立完整且豐富的基因工具,並透過果蠅研究許多疾病分子機制,像是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

江安世指出,過去實驗證實,在各種動物身上都可觀察到,長期記憶的形成需要蛋白質生成。

為確定果蠅腦內哪些地方參與蛋白質的生成,他表示,研究團隊發展新的基因工具,以阻斷特定神經元的蛋白質生成。

研究過程中,江安世透露,研究團隊以大量且有系統方式篩選果蠅腦內,哪些神經元的蛋白質合成,參與長期記憶的形成;研究進一步發現,僅需要抑制腦內兩顆神經元(稱為DAL)的蛋白質新生成,就可以成功阻斷長期記憶的形成。

江安世說,過去外界認為蕈狀體才是學習與記憶的中心,但研究團隊卻發現,阻斷蕈狀體的數千個神經元,並不會阻斷長期記憶。

江安世希望,未來能進一步重組整個記憶網路的圖譜,找出有助於形成記憶的是哪些蛋白質,他相信將有助理解如何形成記憶。

參與此項研究的清大生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陳俊朝談及研究過程時表示,過去先花1至2年開發工具,等到工具成熟後再耗2至3年進行篩選,每天約進行10至12小時研究。

他坦言,當發現研究有新突破時,但成果卻和主流不太一樣時,很怕是弄錯了,直到蒐集各界資料,再加上不斷實驗,確認研究成果的正確性後才敢發表。

有關未來重組果蠅整個記憶網路的圖譜部分,陳俊朝估計,在人力、資源充沛情況下,再1至2年,即可完成果蠅嗅覺記憶圖譜。1010213

arrow
arrow

    Sea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